是谁导演了纳指的新高?
港美股 · · 2021-06-30 · 股权代码:

纳指又新高了。

都说今年要通胀,股市题目不好做,没想到我们A股刚交完白卷,准备来年再战,对面纳斯达克却悄悄地把附加题都做完了。
一查分才发现,纳指又新高了。

随着近期美联储连续放鸽,同时美债十年期利率稳定在1.6%的背景下,美股持续反弹,纳斯达克还没调整10个百分点又掉头向上,从13000点涨到14369点,突破前期高点。

美股又开始新一期兑奖了,你手上的票中奖了吗?
一.重回成长
作为过去几年美股牛市的主要推手,这次纳指新高的主角依然离不开FAAMG。除了苹果之外,Facebook、亚马逊、微软和谷歌不是创新高,就是在创新高的路上。
Facebook和谷歌的股价是最坚挺的,之前基本没有回调,当市场情绪稍微恢复点,股价基本就奔着新高去。
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,在线广告市场是值得期待的,两大巨头竞争壁垒强,估值合理,创新高并不意外。

微软和亚马逊之前回调幅度比较大,不过最近也基本补回了缺口。
微软从低位反弹10%左右,目前整体市值刚好突破2万亿,重新开始挑战苹果的全球市值第一宝座;亚马逊股价横盘了接近一年,跌不下去,也涨不上来,下个月贝索斯就要上天了,不知道能不能把亚马逊股价也带飞一下。

之前有一个全球品牌榜,FAAMG占据了前六名中的五席,作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企业,这几家公司的股票确实是可以放心持有的。
不过龙头之外的其他科技股,表现就没那么整齐了。
比如芯片板块,虽然最近缺芯搞得沸沸扬扬,晶圆厂都在喊涨价,但是芯片股基本都涨不动。台积电、AMD、英特尔、高通都在调整,板块里面只有英伟达在不断新高。

SaaS板块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。不同于去年的普涨,今年表现比较好的SaaS股只有Shopify等少数几家,去你暴涨的Zoom、Square,现在都还在调整。
其中Shopify的表现尤为突出,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110%。在现在这种估值环境中,股价要新高,也只有这种过硬的业绩才有机会了。

其实科技股成长性还是很明显,只不过经过去年一年的暴涨,股价预期都打得很满了。从4月份开始,大部分成长股开始横盘消化估值。
进入6月份,通胀预期稍有减退,资金开始重新流入成长股,不过优先选择依然是那些业绩超预期的公司。
比如说东南亚电商龙头SEA、二手车交易平台Carvana,这些未来增长前景比较确定的公司,股价经过4、5月份的调整后,重新进入上升通道。

最近涨势喜人的还有汽车板块。从5月12日开始,汽车股陆续走出ICU,其中既包括新势力的代表理想、小鹏,也有传统汽车厂商福特、丰田。
虽然缺芯导致车企减产,但是究其原因,不过是车厂对需求不足,导致台积电等代工厂没有分配产能。
随着台积电开始倾斜产能,也许几个月之后产能瓶颈就能消除,那么这些车企还是能赶上经济复苏的购车红利的。

图片来源:富途
二.周期调整
既然有资金流入成长股,那么就对应有其他板块资金在流出。
同样是从5月12日开始,有色板块开始回调。随着美联储持续放鸽,同时十年期国债利率稳定,通胀担忧情绪有所减退,铜、金、钢铁等板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。
首先是铜板块。麦克莫兰铜金、南方铜业在过去2个月回调了10%左右,而在之前一年,由于铜价上涨以及通胀预期,这两只股票都上涨了接近4倍。

除了铜之外,钢铁、黄金板块也回调了不少。钢铁股安赛乐米塔尔、黄金股纽曼矿业分别从高位回调了8.6%、16%。

不过,股价上的回调,并不意味着通胀现在就结束了。
根据万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,美国的铜库存依然处于历史低位,拜登的基建计划仍然在路上,未来大宗商品依然有可能随着大基建而出现涨价。


图片来源:万得
和大宗商品股类似,疫情复苏股的股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弹后,也开始停滞。邮轮股嘉年华邮轮、皇家加勒比邮轮,博彩股永利,股价从三月份横盘到现在,板块里面仅有凯撒和美高梅创出了去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。

虽然疫苗已经在美国广泛接种,而且新冠确诊人数持续走低,但是市场对于疫情复苏股似乎并不买账。
无论是邮轮还是赌场,这些传统经济在疫情前成长性不如科技股,之前的上涨也仅仅是业绩修复,想象力不大。
所以当成长股股价更合理,成长性也更确定的时候,这些传统经济股也就不那么吃香了。
三.反转仍需等待
冯柳曾经对于下跌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:下跌分为杀估值、杀业绩和杀逻辑三种,杀估值的最好,因为跌下来导致下跌因素就解除了;杀业绩是其次,应该回避的是杀逻辑。
市场最近的表现,生动的诠释了这一点。
FAAMG这些龙头科技股,仅仅是杀估值,市场情绪稍微修复,股价就能涨回去。
相比起来,中概龙头科技股就没这么幸运了。
受到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影响,中概科技股下跌之后直接趴在地上。
电商三强领衔下跌。去年蚂蚁上市成为阿里股价的分水岭,从高位持续下跌,已经回调30%;
拼多多的股价在黄峥离职和未来增长空间的担忧下,股价无力反弹;京东方面没什么坏消息,但是股价也随着两个竞争对手一起跌,这应该可以说明,市场资金在回避中国的科技股。

国内市场也能证明这一点。在港股上市的腾讯、美团,最近日子也不好过,腾讯从年初的773港元高位回调到600港元以下,幅度超过20%;
美团股价更惨烈,高位回调接近30%。不过今年市场对于美团社区团购的业务有不少的期待,假如美团再交出不错的报表,也许有机会反弹。

虽然科技龙头股价在跌,但是从经营层面来看,这批互联网公司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。
首先,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很好,规模一旦形成,护城河恨深;
其次,优秀的现金流,又可以帮助这批企业招到最好的人才,当中国嘴优秀的年轻人,都在这些企业里面内卷的时候,我们投资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
突然想起一个投资前辈的话:你就投全中国最能加班的互联网公司,大概率不会错…
最近股价的下跌,这些优秀的公司越来越便宜,相信在反垄断结束之后,反弹的力度也将是惊人的。
和中概科技龙头杀逻辑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美股的疫苗股。
随着全球疫苗开始放量,Moderna、BioNTech等疫苗企业到了业绩收获期,根据不完全统计,到2022年产能将达到100亿剂。
短期业绩有保障,长期看,mRNA技术又有光明的前景。这些因素支撑疫苗股一路走高,股价完全不受4月底的那波回调影响,走出了独立行情。

中概科技龙头和疫苗股的反差,似乎说明一个道理:在市场面前,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,尽量不要去对抗市场。
四.总结
2021年上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,这半年的股票市场很动荡。
1-2月份股市暴涨,大家都以为大牛市要来了;然后市场担忧通胀,3月份来了一波回调;到了4月份情绪好一点,股票又开始上涨;到了5月份又开始回调。
从表现上看,这是一个标准的猴市。猴市里面没有普涨,只有结构性的机会,以及对时间点的把握。
而过去半年,市场交易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胀。
之前美联储放下的大水,不加控制的话,就会形成通胀,物价、房价的上升,可能倒逼美联储提升利率,对周期股有利,对成长股不利。
但是中间又有疫情的影响,假如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,加息可能又没那么快,成长股似乎又相对受惠。
无论哪边,其实都是有可能的,股票市场里面预测是很难的,等趋势出来后做选择题反而更简单。
钱不多的投资人其实无论经常预测,应对改变反而是一个最好的策略。正如现在市场放弃周期,重回成长,那么大家就跟随好了。